丝路陕西网
13991362186
丝路青春
{sort:topname}
丝路青春 您的位置:主页 >丝路青春 >
陕西发布重要通知 在全省实施千村示范、万村提升工程
2024-01-05 0        来源: 返回列表

1月4日,陕西省政府官网发布《学习运用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(2023-2027年)》,决定在全省实施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提升”工程。方案涉及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、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、强化“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的保障措施、健全“千万工程”推进实施的体制机制等方面。


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


  新建户厕入室进屋


  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,方案提出,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厕改造。持续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,实现愿改尽改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户厕入室进屋。加快研发推广陕北、渭北等干旱缺水、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宜技术和产品。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。建立健全管护体系,引导农民或市场主体组建社会化、专业化、职业化服务队伍,建立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。科学选址、合理布局建设农村公厕。


  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。优化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、转运、处置设施布局,采用小型化、分散式无害化处理方式,降低管护和运行成本。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,探索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路径。积极推动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,创新回收方式和业态。鼓励引导农村建筑垃圾用于村内道路、入户路、景观建设等就地就近消纳利用。


  集中连片整治提升村庄风貌。以秦岭生态保护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为契机,扎实推进村庄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提升,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,开展“五美庭院”建设,做好村边、河边、路边绿化美化。依托自然地理、河流水系、交通线路、重要景区等,整流域、整片区、跨村、跨镇、跨县一体推进自然要素和道路、村庄、景区、园区等生产生活要素整合更新,点线结合、以点带面、串珠成链。


  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方面,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。根据农村人口规模和分布,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。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,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,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。推进县域医联体、医共体建设,提高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综合服务、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能力,合理配置镇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,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。持续提升农村养老、助残、托幼、社保、救助等公共服务水平。


  有序实施30户以上


  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


  方案还提出,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加强城乡规划统筹衔接,一体规划好村庄布局。区分不同村庄类型,系统规划、有序建设、有效管理。结合关中、陕南、陕北不同地形地貌,有序推进“多规合一”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。


 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推进农村水、电、路、气、讯、网、物流等提档升级。大力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程,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、规模化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等。加强农村电力线、通信线、广播电视线“三线”维护梳理,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。持续开展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创建,有序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。推广清洁能源,推动天然气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,深化农村光纤网络、移动通信网络、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,深入实施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。整合邮政、快递、供销、电商等资源,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。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、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。


  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。根据农村人口规模和分布,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。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,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,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。推进县域医联体、医共体建设,提高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综合服务、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能力,合理配置镇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,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。持续提升农村养老、助残、托幼、社保、救助等公共服务水平。


  每年不少于10%


 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


  在强化“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的保障措施方面,方案提出要加强投入保障。各级政府加大中央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、人居环境整治、乡村建设、乡村产业、乡村治理等涉农资金整合力度,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,由县级整合,全省每年统筹资金对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进行支持。确保各级土地出让收入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收益等按规定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。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,优先配置信贷资源,创新信贷产品及服务模式,丰富保险产品供给,提高保险保障水平。鼓励采用基金、债券等融资模式,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。用好苏陕协作、定点帮扶、“万企兴万村”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机制,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。


  方案指出加强用地保障,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。加强年度新增用地计划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规模的统筹安排,各地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安排不少于10%的建设用地指标,重点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;可在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%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,主要用于新兴类、示范类产业用地。积极探索实施点状供地等灵活供地方式,优化审批流程,及时满足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需要。


  承担试点任务的县(市、区),在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愿、优先满足村民新建住宅用地的前提下,可将村内空闲地、依法回购的闲置住房所涉宅基地,规划为工业、商业、旅游、康养、娱乐等经营性建设用地,依法依规运用市场化手段保障“千万工程”建设用地需求。 华商报记者 郭蓉



来源:华商网-华商报

丝路陕西网  手机:13991362186  邮箱:197165373@qq.com 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朱雀大街南段78号
Copyright © 陕西木子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陕ICP备2023020407号  XML地图  技术支持:长果云建站平台